[摘要]最近,“泼天的富贵”这个网络梗开始流行起来。最初大约源自“带货一哥”李佳琦。因为79元的花西子眉笔怒怼粉丝,“哪里贵了?……”然后疯狂掉粉。国货品牌蜂花运营抓住...
最近,“泼天的富贵”这个网络梗开始流行起来。
最初大约源自“带货一哥”李佳琦。因为79元的花西子眉笔怒怼粉丝,“哪里贵了?……”然后疯狂掉粉。国货品牌蜂花运营抓住这个机会,在李的评论区里,问一句“我能来捡点粉丝不”?结果结果大批粉丝转投到蜂花旗下。
由此开始,诸如鸿星尔克、白象、莲花味精等国货品牌都成了受益者。甚至因为花西子的“道歉信”中将眉笔与自动铅笔类比,于是得力、晨光等文具品牌也得以蹭上了这波热度。网友将这波流量带来的收益戏称为“泼天的富贵”。
于是乎,不仅仅是自媒体开始大量使用“泼天的富贵”这个梗儿,很多官方的新媒体也开始使用这个梗儿。
那“泼天的富贵”这个短语从哪里来呢?有人认为是出自元代戏曲作家史九敬先的《庄周梦·第二折》:“浮利浮名总是虚,泼天富贵待何如。”也有人认为来自于《金瓶梅词话》引子:“就如那石季伦泼天豪富,为绿珠命丧囹圄。”相比较而言,《庄周梦》的成书要早于《金瓶梅词话》,因此说“泼天的富贵”出自《庄周梦》还是比较靠谱的说法。
相比于“泼天的富贵”这一说法,“泼天”一词,出现得更早。比如,南宋词人张端义《贵耳集·卷中》:“一公长老,生铁面皮,泼天声价。”再后来在元代戏曲以及明清小说中,“泼天”一词就成为一个常用语了。
“若说着俺祖先,好家私似泼天。”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
你看泼天也似的大浪,可不苦也!——元·郑廷玉《石榴花》
贪他的,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;爱他的,丢了泼天閧产业。——明《金瓶梅词话》
“岂知亲眷们都道子春泼天家计,尽皆弄完,是个败子,借贷与他,断无还日。”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“只有杨二房八岁的儿子杨清是他亲侄,应得承受,泼天家业多归了他。”——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我生平若娶得这样个标致妇人,由你泼天的功名富贵要他什么!吾一生心满意足矣!清·圣水艾衲居士《豆棚闲话·介之推火封妒妇》
“消却泼天愁。”——清·李玉《一捧雪·伪献》
从以上语料不难看出,“泼天”一词作为元明时期常用语,极言某事物多到极致,多用于喻称人之财产丰厚至极。但也并不只是用来比喻财产之多,还可以用来形容声誉、功名、本领、愁苦等等大到了极点。在语法上也不只是用作定语,也可以作谓语或者补语等。
那“泼天”何以又能用来表示极大呢?这就要从“泼”字说起。
泼:形声字,从水,发声。本义是用力把水向外倒或洒。所以最常用的词是泼水。又由这个泼水之“泼”,引申为“漫”,“漫”就是“满”,所以,“泼天”就是漫天,就是满天。对古人而言,天就是极大的象征,所以,“泼天”就自然而然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极大。
从人的本性而言,“泼天的富贵”是人人心之所向,但这“泼天的富贵”是怎么来的,来了之后能不能接得住,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
子曰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凡是不合乎道,不合乎义的富贵,还是不要轻易就接着,小心一点为好。一旦违背了祖训,遭到惩罚那就是大概率的事情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不管是古代那个斗富的石崇,还是现在那个恒大的老总: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!”何也?不义之财来得快,去的也快。
人生中,这一道理不止适用于富贵,其他事情也大多如此。比如,要想有泼天的语文素养,必须要踏踏实实多读书,多思考,多写作,那些不合乎道,不合乎义,光想着玩套路,走捷径就想在语文学习方面学有所成的,必然在将来也会栽大跟头。
最近为了彰显有文化,乱引古代诗文,结果掉到坑里,遭到群嘲的事还少吗?